| 怀念爱情 | | | 序 | |
序序(一) 田雁宁 (原达县师专中文系七七级学生) 任何时代的大学生,几乎很少没涉及爱情 的。当然,有深有浅,有纯精神的如像柏拉图 先生,可以天天如是说但触手接吻也没有过; 有带肉欲的如像我们的郁达夫先生,郭沫若先 生在日本留学时那种浪漫狂放和花天酒地。爱 情本身就是一部大书、奇书,是可以和需要天 天阅读年年阅读一个阅谈的,大学生们可以由 不懂爱情而去了解爱情,但不能放浪形骸以爱 情为主课而荒废了学业,那他们是得不到爱情 的,也许有那么点灵肉的短暂满足,而长久痛 苦会伴随一世。爱神是聪明、而有灵性的,它 在蔚蓝或者灰郁的天空之上巡游,放射出的金 箭有大悲更有大喜,由它选择和恩准的爱情实 在令人感叹不已或者振奋不已。真正的爱情, 是带有人灵和神光的,它属于人生的进取者和 成功者,于是这世界便有了许许多多描写和赞 颂爱情的文字,记录下那永远的欢乐和辉煌。 我和谭力是大学同班同学,我们一起经历爱情 ,一起阅读爱情,一起写作爱情,有不少奇妙 温馨的细节至今回味仍心潮起伏,而那挫折甚 至背叛的痛苦也永生难忘。但有一点我们相当 明白:没有也不能把爱情当作大学生活的主课 | !所以今天我们才能一起写书,一起怀念爱情 ,真乃一种大快乐也! 1996年10月2日上午 秋阳正照耀巴人村 序(二) 谭力 (原达县师专中文系七七级学生) 从本质上说,大学是青春的演兵场。 外行人看来,大学总放射着一道炫目的光 环,但在亲历大学四年生活的学子们眼中,却 自有它本来的意义。 除却“文革”结束后的第一届和第二届大 学生不说,第三届(即七九级)开始,大学在 大环境的浸润下观念驳杂,坚冰瓦解。特别是 八十年代后期,商潮涌动,文化的理想主义被 世俗的现实主义取代,大学矮矮的围墙更是难 以抵挡各种市声的冲击,有一种四面楚歌的紧 张。在这片青春的草地上,勿庸讳言,“性” 和“爱”代替学业成了相当一部分青年男女的 主课,城市娇女,农村莽娃,纯情处子,斯文 秀才,表面上人人高贵,个个雅致,实际上却 是人人脱不了红尘俗念缠绕,个个甘愿到情欲 的绞杀场上去受劫。我想用不着回避。用不着 曲笔,切实写来,如剖刀挑骨剔髓,虽令人触 目惊心,也是“立此存照”的意思,让历史在 |
|